农业部的特别举动,暗示你应该这样布局来年行情
发布日期:2022-08-01今日傍晚有这么一则消息,增强了我对于2021年农业板块的投资信心。
“农业农村部针对今年全国多地杂交稻种子生产因灾害性天气影响受到不同程度损失的情况,对确保明年早稻生产供种工作提前作出部署。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有关省份,对本地种子企业杂交早稻与常规早稻的种子入库、生产加工情况开展全面调查,摸清早稻种子的品种结构、入库数量、种子质量等情况,准确评估有效供给量。组织早稻主产省加强用种需求调度,准确研判杂交早稻与常规早稻种植比例,以及杂交早稻种植面积、亩用种量、品种需求结构等真实情况,同时结合产业政策、粮食价格、品种田间表现等因素,预测明年杂交早稻种子需求总量、品种结构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动情况。“
1.杂交水稻
科普一下,杂交水稻的性状优势是不能在第二代体现的。也就是说,必须每年购买杂交水稻种子。另外,南方种植的主要是籼稻,也就是杂交水稻,特点是产量高,品质稍差。北方种植的则是粳稻,产量低,但是品质好。东北大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里,我们一定要感谢袁隆平老先生。在袁老发现杂交水稻之后,我们在水稻种子进口方面对于国外的依赖度极大的降低,袁老为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目前我国各类种子依然高度依赖进口,我们经常看到的先锋品种的玉米种子就是美国先锋公司的,至于孟山都、杜邦的种子就更不用说了。(其实国外出口粮食种子的利润并不高,但是他们会利用垄断的优势控制全球粮食价格)
2.粮食价格
国内农业部没有日常报告制度,不像美国USDA的报告,能够及时反馈种植良种率、库存等情况(这是因为国内粮食价格并不完全处于市场机制下)2020年疯狂的农产品行情,各位也许有所耳闻。可以说,今年以来涨得最好的就是大豆、玉米。另一方面,国内的宣传也号召全民节约粮食,卫健委甚至紧急制定了食用油推荐摄入指标。虽然上半年,疫情爆发期间出现了很多粮食短缺的传闻,最终还是“烟消云散”。正如经历过疫情,我们开始大力发展医疗产业。通过这次粮食价格整体上涨,也让国家把粮食安全再一次提高战略地位。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把三个领域的改革重组提到首位,粮食储备、油脂油料加工、海工领域的整合。最近的十四五规划上升到四个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战略资源安全、国防安全。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有理由相信农产品行情(不仅仅是价格行情)
国家对于粮食价格的一贯政策是不会轻易改变,那只有对种子生产企业进行更大幅度的补贴。(可以参考 生猪养殖各种优惠贷款政策,之前我预测生猪价格回调伴随饲料价格上涨也是这个原理)根据可靠数据,每年我国进口大约32亿的种子,其中蔬菜种子几乎都是洋种子。在种植过程中,利润80%被出口企业拿走了。这种情况是因为,种子研究方面,国内种企研发投入大约15亿元,仅为美企1/7!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目前有一定的难度。农业虽被称为第一产业,但是从社会认同层面还是偏低。当我们经济转向,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期,农业的发展也必须采取高质量 高科技 信息化发展模式。
结论
如何更科学地养活14亿人口,只有两个切入点。也是我看好的投资方向,源头的种子研发,过程的机械种植。再用一条信息化贯穿两者,形成智慧农业。
-
央媒看沈阳 | 新华社点赞新民刺嫩芽
1月9日,在新民市大民屯镇毓宝台村大棚里,农民在大棚里直播销售刺嫩芽盆栽。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1月9日拍摄的即将出售的刺嫩芽盆栽。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1月9日拍摄的栽种在林
发布日期:2023-02-08 -
新春走基层|反季刺嫩芽成抢手年货——小村庄的山野菜“生金”记
小寒刚过,东北天寒地冻,但在沈阳新民,棵棵树枝却冒着鲜绿色的嫩芽,十分喜人。这一幕出现在大民屯镇毓宝台村的一处大棚。记者近日采访发现,这些嫩枝是一种名为刺嫩芽的
发布日期:2023-02-08 -
反季刺嫩芽走俏年货市场
春节前夕,市民开始忙着逛大集,备年货,准备欢欢喜喜过大年了。可是在大民屯镇毓宝台村沈阳茗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刺嫩芽,
发布日期: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