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自2012年“工业互联网”概念首次提出,到今年“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正驶入快车道。
工业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哪些改变?未来,什么样的工业互联网企业能更好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今天起,本版推出“透视工业互联网”报道上下篇,对工业互联网进行深度剖析。
——编 者
“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进入万马奔腾、群雄逐鹿的时代!”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CEO贺东东说,自2017年底国务院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以来,不到两年时间,上百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相继涌现。
工业互联网大有可为
预计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8.2亿美元
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作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工业互联网大有可为。未来10年,投资者最大的机会之一就来自于它!”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道出了资本对工业互联网的青睐。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数据显示,全国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总计已有上百家,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也超过了50家。其中,有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打造的底层技术平台;有航天云网、海尔、宝信、石化盈科等传统工业技术解决方案企业面向转型发展需求构建的平台;也有徐工、TCL、中联重科、富士康等大型制造企业孵化独立运营公司运营的平台;还有优也、昆仑数据、黑湖科技等各类创新企业依托自身特色打造的平台。
“工业互联网是一片巨大的‘蓝海’,作为互联网企业,我们希望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界积累、沉淀的能力叠加给工业界,为其赋能。”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表达了互联网企业对这一巨大市场的渴求。
不到两年时间涌现上百家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过热了吗?
“我们对此并不认同。”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说,市场火热是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趋势。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提供的数据,2018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初步估算达到32.7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138.2亿美元,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4%。
再看需求侧,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驱动能力的逐渐显现,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正日益旺盛。
“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保证企业未来生存的唯一方式,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说。
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窦勇表示,今年以来,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已经由行业龙头企业延展到中小企业。“未来,当中小企业的需求完全释放时,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目前的供给能力尚无法满足。”
协鑫就尝到了工业互联网的甜头。作为一家光伏材料制造商,要降低成本,光伏切片越薄越好,可切片越薄,成品率越低,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协鑫引入了阿里云的工业大脑,利用工业大脑分析生产流程、找出薄弱环节,改良后,在同样薄度下,良品率提升了1%,企业效益提升上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链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因此,企业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去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是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与部署,发挥着类似于微软Windows、谷歌安卓系统和苹果iOS系统的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刚刚起步,尚未涌现出具有通用操作性的平台。
胜出需要好“定位”
可优先聚焦本行业,打通上下游,也可每开辟一个细分行业,就牵手一家龙头企业
“行业前景很美好,可身处其中,我们的感触是这门生意难做。”中电工业互联网公司董事长朱立峰说,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有三难,订单难拿、利润难挣、账款难收。
窦勇解释,作为平台方,光有优秀的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帮助使用者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解决技术落地问题,才能从企业客户拿到订单。
更难的是,不同的行业需求差异大,这导致了平台公司所面临的需求往往是碎片化的,很难一招通吃。“平台方拿下一个订单、满足一个需求,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面对下一个订单、下一个需求,往往又需要重新投入,这让不少平台公司难以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可持续发展有困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辉说。
“再加上我们大量的需求方为中小企业,资金流不充裕,所以平台公司的毛利往往很低,且应收账款周期长、比例高。”朱立峰说。
要想在高昂的平台建设投入与市场回报间取得平衡,支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竞争中胜出,不少从业者提到了“定位”这个词。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的定位是为行业提供发展的‘黑土地’。”一位信息技术企业负责人说,他们并不熟悉工业各细分行业,要想看得见、摸得着工业互联网,定位为底层技术平台的供应方最为恰当。
这与刘松的看法不谋而合,“阿里巴巴在工业互联网里给自己的定位是‘配角’。”
刘松解释道,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像个“三明治”。底层是云基础设施IaaS层;中间层是工业PaaS层,将工业技术、知识、经验、模型等工业原理封装成功能模块,供工业APP开发者调用;最上层是工业APP层,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开发在线监测、运营优化和预测性维护等具体应用服务。“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好底层基础,将互联网先进的应用软件开发经验传授给工业界,开发出简单、好用的工业APP。”刘松说。
不少制造企业出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选择优先聚焦本行业,打通上下游。“海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首先通过洗衣机连接用户,成为用户洗衣、穿衣和搭配需求的载体,其次和衣服厂家、面料厂家、洗涤剂厂家共同打造衣联网平台,从而连接起厂、店和各个设备的要素。”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说。
树根互联则选择合作,每开辟一个新的细分行业,就选择一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我们将自身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赋能给行业龙头企业,借助其行业积累,打造专门的行业云平台,借此实现跨行业,破解碎片化需求难题。”贺东东说,目前树根互联已联合14家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了14个行业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很热,但是仍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平台本身的技术、能力,还是平台在垂直行业的落地、商业模式的落地,仍需要产业界共同探讨。”余晓辉说。
做好“持久战”准备
平台应用多样化趋势,是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广阔、应用场景丰富优势的巨大机遇
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会出现类似安卓或者苹果iOS那样“一统天下”的操作系统吗?
邬贺铨认为,工业互联网需要信息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紧密合作,跟消费互联网的通吃格局不同,它往往需要细分企业。
余晓辉则认为,从目前看,构建“大而全”平台需要长周期技术积累,当前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具备潜在的构建实力。“工业APP的创新能力与应用交付是平台价值实现的关键,我们研究发现,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单独完成平台的构建和打造,它必须是合作的关系。”
在李颖看来,这种工业知识机理和数据复杂性所带来的平台应用多样化趋势,正是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广阔、应用场景丰富优势的巨大机遇。
综合而言,行业专家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该具有5个关键特征:
第一,实现万物互联。工业互联网能够改变智能制造的基本面,可以把全球几百亿台机器连接起来,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第二,实现行业技术与工艺的信息化、数字化。让传统企业跟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鲤鱼跳龙门”。
第三,实现在线运营。人、机、物联网实时反馈数据,并通过云端的超级能力优化运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第四,导入新技术。平台自动将最新技术导入工业企业的运营。
第五,创造新价值。工业互联网平台应带来全生命周期效率的提升,带来从卖机器到卖服务的变革。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演化过程中,政府能做些什么?余晓辉表示,政府的重要工作是扶持中小企业。针对中小企业缺资金、少人才的短板,建议政府投资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委托第三方经营,作为非独立法人,免费开放给中小企业。政府通过考核经营方的服务能力,给予运行费用补贴。
“工业互联网发展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的新生态,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持续耕耘核心技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董事长李军旗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核心人才,尤其是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来支撑整个工业互联网未来的发展。
百万企业进入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启动
日前,主题为“构建数字新生态,共创产业新未来”的百万企业进入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行动计划”是为了快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进一步扩大我国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层面的覆盖与普及。本次活动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指导。“行动计划”从升级到普及两个维度,打造知名工业品牌和产品,拓展企业数字化发展空间的能力,共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高质量工业互联网网络,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全国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至105,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系列政策的推出表明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
工业互联网时代与消费互联网时代不同,需要解决的是万物互联,如何实现人、机、物互联?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将发挥神经枢纽的作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键指出,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又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工业企业数据流通、信息交互的关键枢纽。
北京华瑞网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燕黎表示,打造全面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是加快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第二是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落实《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根节点建设和对接,提升国家顶级节点对标识、域名等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第三是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开发和推广平台化、组件化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推动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
“希望通过‘行动计划’构建数字生态平台,以5G、工业互联网等为主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成为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为传统行业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将制造生产过程数字化、透明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标识组副主席、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宗胜指出。
本次“行动计划”获得了数十家遍布全国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的参与。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从0到N的突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五大国家级节点建成并稳步运行。截至2021年10月9日,全国累计接入国家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156个,已经初步建成了一张标识解析节点网络。
标识解析体系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态体系,需要多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标识编码、工业码均是机器语言,不利于人眼识别记忆传播。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标识应用也在不断深耕落地,但最终要实现规模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多场景应用,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还任重道远,本次“行动计划”希望通过多方合作,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首张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许可证
2021年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发放首张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许可证,这是自《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发布以来发放的首张许可证。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枢纽,是国家工业互联网核心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工业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中枢。国际通过国家顶级节点对接DNS、Handle等根节点,国内通过国家顶级节点实现与各标识体系二级节点对接及异构标识解析体系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从0到1再到N的突破。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建成并稳定运行,南京、贵阳两大灾备节点正在加速建设。截至9月1日,标识注册量已突破400亿,已上线和建设中的二级节点达264个,覆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入企业超过2万家。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加强工业互联网行业监管,规范标识解析服务,推动标识节点设施建设和产业生态培育,打造更加统一、完善、高效的标识解析体系。